[汽車之家 技術] 今天誰是引領全球新能源市場走向的老大毋庸置疑,但在滲透率節節攀升、車價飛速向下,似乎沒有輸家的當下。我們想和您聊點不一樣的,聊些可能和錢沒那么掛鉤,但對咱們日后買車有幫助的。
現在是個信息時代,但某個人的猜測說服力不夠強。不過當觀點出自真正的工程師,甚至是教授、院士之口,我認為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每年一屆的國際汽車動力系統年會(下文簡稱TMC)就是這樣一個大佬們各抒己見的舞臺。這篇內容就是部分觀點的整理,當然篇幅有限還有很多更詳細的東西本文略去,日后有合適的機會慢慢講給大家聽。
————————————銷量誰為王?————————————
無論是觀察身邊的朋友購車取向,還是看各家車企定期發布的定語冗長的銷量報告,都不難發現今天新能源車受歡迎的程度。去年的春夏之交,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首次超過了 50%。
之所以這個數字如此重要,是因為依據此前的經驗,這是一個臨界點。超過以后,滲透率的增長幅度將遠超過往。
換個更好理解的說法,真正的普及之勢還未出現,你也可以理解成關于價格與內卷的故事才剛開頭。
銷量數字是冰冷的,只有附加到實際環境才會讓人感到溫度。盡管從眾多銷量排行榜上看,插混車型一副王者之姿,但實際上純電動車才是去年的霸主。
年份 |
全球銷量(臺) |
同比增長率 |
主要市場及表現 |
2016 |
2000 |
- |
日本、韓國為主, 豐田Mirai年銷超千輛 |
2017 |
2500 |
+25% |
美國銷量增長顯著 現代 NEXO 進入市場 |
2018 |
5000 |
+100% |
韓國銷量占比超 50% 現代 NEXO 全球熱銷 |
2019 |
8000 |
+60% |
韓國市場持續擴張 中國銷量突破1200臺 |
2020 |
8732 |
+9% |
韓國占比 58%(5104臺) 中國銷量1177臺 |
2021 |
16313 |
+87% |
韓國占 52%(8498臺), 美國銷量 3341臺 |
2022 |
20704 |
+27% |
全球銷量峰值, 韓國占比49%(10164 臺) |
2023 |
16413 |
-20% |
韓國銷量下滑至4707臺, 中國銷量 超2000臺 |
2024 |
10800 |
-34% |
中國銷量5405 輛(占比 50%), 韓國 2751臺 |
當然,銷量的大幅提升一定會伴隨著陣痛,尤其是新派生的事物更是明顯。對新能源車而言,老生常談的搶電樁的事情無疑更嚴重。
另外一方面,時間悄然流逝,第一批享受國補的電動車們已經走到了10年的大關。數量巨大的動力電池如何有效回收,已經擺在臺面。可惜如此重量級的大會上,它仍舊沒有成為主議題。
——————————————高壓帶來的高壓——————————————
“我們采用XXV的高壓平臺”這似乎是近兩年發布會出現頻率最高的句子,從400V到800V,再到今年的千伏。高電壓被包裝成為更快、更高、更強的代名詞。它的背后不止是對效率的不懈追求,還有到達目標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
更高的電壓,意味著安全要求更高。對電機而言,更高的電壓使得其內部絕緣設計更復雜,直接影響便是絕緣材料的厚度提升,在整體尺寸不變的情況下,這意味著銅的使用量被迫降低,而這會導致電機效率的降低。
高壓帶來的蝴蝶效應還遠不止如此,在追求效率的時代,長續航同樣是各家比拼的重點。
一段時間以來,令電動車主自豪的一定包含低維護成本,與保養一次輕松上千的內燃機相比,一次幾百就夠的電動車顯得如此親民。但共用油液與性能攀升意味著傳統配方不適合新時代需求,在“隱秘的角落”,油液也經歷了多輪迭代。
人類對速度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純電動車碾壓內燃機已經毫無快感時,有人將眼光轉向天空順理成章。 不過無論是系統集成度,還是性能穩定性要求,想快速發展無疑需要今天乘用車技術的積淀,當然那一定是以后的故事了。
寫在后面的話:
當房地產行業極速降溫之時,汽車這個多行業、多領域精誠合作的產物重要性不言而喻。價格戰背后反應的其實是技術之爭,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當下,不同方向的嘗試需要的不止是挑戰試錯的勇氣,還有配合。當然,這一切的目標都應該是行業與車企健康的存活,畢竟我們的征程才剛剛開始。(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