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4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5)在中國重慶·科學會堂召開。SAECCE 2025通過匯聚行業智慧、展示前沿技術、搭建合作橋梁,并攜手全球汽車科技力量,服務全球汽車科技發展,共創世界級汽車科技創新平臺。
在SAECCE 2025于10月23日下午召開的“人工智能主論壇”上,地平線首席生態官徐健發表了《技術提質,合作向新——軟硬協同推動智駕向高而行》的主題演講,為行業處于智能駕駛“拐點”時期的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參考。
他在演講中表示,在智能駕駛的拐點時代,競爭的法則逐漸顯現,最終的勝者將是那些能夠以快打慢、以高打低的方式推進技術并快速占領市場。2025年被認為是智能駕駛發展的關鍵節點,尤其是城區NOA將在這一年迎來新的發力點,預計將深入滲透到15萬以下的價格區間車型中,推動智能駕駛平權的發展。然而,目前量產的高速NOA系統已經達到了“好用”的水平,但城區NOA仍然處于“可用”階段,尚未完全實現消費者期待的“好用”或“愛用”體驗。

以下為演講實錄(汽車之家精編):
這次很有幸到山城重慶參加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份,重慶也是地平線的福地,因為地平線走向智能駕駛的量產都是在重慶和長安汽車合作中實現的,我們在智能汽車快速發展過程當中一直秉持著這樣的理念,通過技術的提質,跟產業界深度的合作,以軟硬協同的理念把智能駕駛向高而行、向前推動。
今天是智能化10倍拐點的時刻,領先的企業都遵循以高打低、以快打慢的競爭規則。我們從科技產品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到,比如說在電腦時代,在上世紀80年代,康博、戴爾等企業他們快速地擁抱最高性能的處理器,很多人經歷過那個時代,我們怎么從386、486、586進行升級,他們去擁抱最新的處理器,顛覆了產業的各級。
第二是智能手機的時代,這是以快打慢的時代。我們拿手機的基帶產品來看,最早的時候是手機的廠商,像摩托羅拉、諾基亞會自研手機基帶,后面出現了高通這樣第三方的廠商,它通過技術快速迭代,技術快速迭代實現了份額快速的增長,因此以快打慢使得第三方的方案占據了更大的份額。
因此我覺得在智能拐點的時代,競爭最終的法則還是要以快打慢、以高打低這樣的發展規律。
我們看到智能駕駛的快速發展,今天中國汽車快速發展行業合力推動智能智駕的普及。2025年是智能駕駛非常關鍵的年份,它實際上使得智駕迎來了拐點的時刻。從數據中能夠看到,2025年城區NOA成為智駕新的發力點,持續向15萬以下的價格區間車型去滲透。今年以來,中國主流的車企都在推動智駕平權的熱潮,這個發展趨勢是在2025年成為了智駕拐點的時刻。
目前已經量產城區NOA的系統還沒有達到好用的預期,可以看到已經量產的,如果我們把產品分為可用、好用和愛用三個階段來看,當前已經量產高速NOA的產品,我們認為已經達到了好用的水平,已經量產城區的NOA還是在可用的階段,還沒有真正到讓消費者感覺非常好用甚至到愛用的水平。
城市NOA常見挑戰主要在于因為城市場景非常地復雜,我們有一些地方有車道線的缺失,有高風險的車輛,復雜的道路標識和不可預測的交通行為,我們有時候還要顧及交警手勢對這個影響,特別是城市里有很多施工的區域。這樣挑戰下,當前量產城市NOA存在著太聳或者是太莽,就是復雜城市場景中表現不佳。
第二是運行范圍受限,泛化的能力比較弱。
第三是很高的系統成本,使得它的價格比較高,這個價格比較高就使得城區NOA能夠被廣大消費者使用,這成為了它的障礙。
今天來看,我們如何來解決Scale UP與Scale out的挑戰,主要是在算法、算力、數據和工程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算力方面,我們需要更大的算力、更低的延時、更低的成本。算法,我們需要把算法從感知到決策、規劃以及到模型的解釋性,都要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數據面臨著數據的采集、數據的挖掘以及成本,特點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個系統工程化的能力、系統的泛化能力和軟硬協同的能力。因此,要非常地解決Scale up跟Scale out的平衡,來使得整個智駕輔助駕駛的系統能夠達到可量產全場景的輔助駕駛系統,一方面要提升技術能力提高系統的上限,另外是要有更好的工程能力,把可拓展性拓開。
AI和智能駕駛賦能,技術產業來看,世界感知算法當前仍然在快速迭代,我們已經走過了從傳統Perspective View到BEV再到BEV+Transformer的過程,這里面大家今天可以看到迭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2022年12月份,地平線發布了業界第一個公開發表的完整的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UniAD,這個獲得了CVPR 2023年的最佳論文,這是行業第一次提出來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它把檢測、跟蹤、鑒圖、軌跡預測、占據柵格網絡和規劃整合到一個端到端Transformer框架之下,今天它成為行業端到端技術的Benchmark,這是克服走向復雜場景輔助駕駛主流的趨勢。這里面這樣的解決方案無論對于多目標跟蹤的準確率以及碰撞降低率、規劃誤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端到端的基礎之上,同時地平線提出了Senna的架構,把多模態大模型強化智駕系統場景解決能力。我們從輸入端,把傳感器的輸入和用戶的指令以及導航的信息,把這些信息都輸入進來,通過多模態和端到端模型的協同,能夠去識別并理解交通標識的指令,去遵循交規更加安全。也就是VLM負責高位的決策,端到端負責精細的軌跡規劃,這樣能夠使得規劃的位移偏差率降低40.28%,平均的碰撞率降低了45.45%,使得整個系統具備跨場景的泛化性、可遷移性、可解釋性以及空間與語言的理解能力。
在視覺上的突破是我們在2024年,地平線提出了Vision Maba,這是最具潛力下一代視覺主干模型,它今天是Transformer最大的挑戰者,是業內首個兼具線性復雜度與全局感受的視覺基礎模型,解決Transformer在處理長序列時計算開銷大的問題。技術上通過引用雙向空間模型與位置編碼適配視覺數據的二維多向性,從而在效率和性能上實現了突破。在2024年,我們的Vision Maba是全球引入最多的AI論文之一,前十的論文當中有三篇是來自中國的成果,那就是Vision Maba、千問和DeepSeek。因此顯示出來Vision Maba在下一代模型中巨大的潛力。
由此看到,技術向前的發展帶來自動駕駛算法參數規模的暴漲,向芯片算力和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從算法迭代上看,今天走向了VLA,它的參數要到7B以上。從算力上來看,在2025年行業里面出現了地平線的征程6P,具備560T的算力,就使得大的算力支持大模型部署上車,實現了性能的飛躍。
這里就要提到地平線的征程6,征程6是地平線力竭前面幾代產品的集大成者,六款芯片產品能夠支持低中高級智能駕駛的應用,目前已經實現20多個品牌的定點,賦能100多個智能的車型。所以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產業的應用上面征程6絕對是大家非常好用而且具有平臺化的技術底座。
今年行業里推出征程6P,它專為新一代全場景智能駕駛而生,首先具有很強大AI的算力,這是我們四核BPU的架構,具備560T算力的基礎。同時,又有410個 DMIPS的通用算力,另外在整個系統的集成,包括存儲能力上,是256bit的DDR5。所以征程6P在性能上是非常強大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強大征程6P上,馬上就會有搭載征程6P的車型量產上市。
復雜的系統上面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長尾場景的難題,自動駕駛性能的優化,我們今天已經在依賴數據驅動,但是傳統的數據采集方法在解決長尾問題上面面臨著非常顯著的瓶頸。有90%的自動駕駛場景是可以很好地解決,但最終10%是因為它難題是采集效率低、采集成本高、幅度度有限,所以地平線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強化學習與世界模型的結合,為自動駕駛提出了系統解決方案的方案,那就是把世界模型進行仿真場景,為AI訓練提供可控、多樣化的數據,把強化學習通過與環境交互的自主學習持續優化整個行為,能夠使得整個性能出現更大的躍升。
今天來看,通過地平線創業10年以來的積累,我們能夠保障高質品質百萬以上規模的量產交付。地平線是國內安全管理與認證體系最完整的智駕科技公司,今年我們獲得了全球第一張道路車輛安全與人工智能的證書,是ISO800AI的安全認證,這個認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使得整個系統在AI領域里是可靠的。同時,我們也有大量的軟件、功能開發以及網絡安全方面的驗證。同時,高標準的研發體系確保了高質量的智駕產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在2025年8月份,地平線平臺芯片出貨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獲得了400多個以上定點的量產車型,正式量產上市的車型超過200款,已經陪伴用戶行駛了百億的公里里程。也就是今天在市場上跑的智能駕駛汽車上,每三輛車就有一臺裝了地平線的智駕系統。
地平線集多年的集大成者,我們一直在準備我們的芯片、我們的工具鏈、我們的軟件算法,在這些所有準備當中,今年我們正式推出了地平線城區輔助駕駛SuperDrive(HSD),這是行業真正一段式端到端的模型,從容應對城區的復雜場景。這個系統從光子打入到線控信號的輸出,超低的延時,比人類駕駛員平均反映時間快42%,同時它有多模態的軌跡,泛化能力非常強,有精準感知實現高精度環境建模與毫米級的控制,能夠精準地實現對窄向通行、極窄車位泊入等等,它的感知精度是人類駕駛員的10倍,并且它是高穩定可靠的產品,所以能夠形成“超人”的時代差距。
今天我們也談到AI汽車,它其實是具身智能體發展演進的過程,今天智能汽車的發展為機器人行業孵化了技術與人才。我們從手機當中可以看到,手機提供芯片、供應鏈、操作系統和軟硬件的人才,它帶來IOT生態產品的出現。
今天智能汽車有更高要求芯片算力平臺、更加多元化的供應鏈、更加復雜的操作系統、更加專業化的軟硬件人才,它一定會推動智能機器人再往前發展。我們是中國最大的車載計算平臺,同時,地平線的地瓜機器人是中國最大的消費類機器人的計算平臺,今天這個地瓜已經在很多產品當中得到了豐富的應用,像掃地機器人、四足機器狗,影石的產品也在用地瓜平臺去做。這樣的產品為今天消費類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計算平臺。
地平線一直在深耕底層技術的研究,今天我們有三大實驗室。第一AGI的實驗室主要是針對前沿自動化算法的研究,比如下一代的算法;第二是機器人實驗室,這個機器人實驗室是在推動具身智能在機器人領域的技術與突破,目前主要是三個方向,一是操控,二是移動,三是仿真,通過三個領域的推動,我們希望在機器人實驗室當中能夠往具身智能里進行持續迭代。第三是Agentic Labs,這要多模態的語言交互實驗室。這三大實驗室將推動智能汽車向智能機器人轉變技術的推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地平線具身智能算法HRDT,跟清華大學的老師在一起合作,獲得了2025年 RoboTwin真機賽和仿真賽兩個一等獎。HRDT是Human Robots Diffusion Transformer,它提供了從人到機器的算法、部署或者是新的范式,通過3D手部或者是操縱動態的學習進行訓練,下一步的時候在機器上面進行部署跟落地,這樣的一種范式解決了機器人更廣領域里去落地跟泛化的趨勢。HRDT會賦能多領域智能化的升級,它一定是非常有潛力的發展范式。
今天來看,地平線堅定定位Tier2,攜手行業伙伴推動智駕不斷向光而行。我們希望跟行業共同攜手,大家一起去推進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產業不斷的前進,真正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好用、愛用的智能汽車產品以及未來機器人的產品。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