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9月25日,我們了解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將全面規范車門把手產品性能,提升車門把手產品安全水平。
GB《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標準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隨著汽車電動化的發展,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被廣泛應用,市場上車門把手產品的操作方式和結構型式日趨多樣。為應對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新技術、新安全需求,進一步規范和提升車門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車安全底線,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開展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旨在引導企業規范車門內外把手產品設計,提升門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車輛安全水平。
標準制定過程中開展了哪些研究工作?
自2024年起,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開展了標準的預研和制定工作,制定過程中召開15次會議,組織行業100余家國內外整車、零部件、檢測機構等單位專家開展門把手專題調研及標準研討,系統開展了車門把手安全技術研究,旨在全力解決車門把手衍生的行業痛點,全面提升車門把手安全性能。本次標準制定的核心技術要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全面開展車門把手專題調研。通過調研230余款車型的車門把手結構型式、開啟方式、布置位置、提示標志等內容,結合國內消費者操作習慣以及人機工程相關研究,提出了操作空間、安全標志等標準要求。二是全面規范了車門把手的安全性能。結合道路事故場景,組織行業開展多輪技術方案論證,并開展20余款車型的靜態及動態驗證,研究確定了標準安全方案。標準從車門把手釋放型式、操作空間、安全控制邏輯、功能抑制以及斷電功能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技術要求,提升了車門把手產品安全水平。三是全面確保了標準技術指標的先進性、科學性。由于國內和國際均無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法規,標準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國內車門把手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從更全面的性能要求與試驗場景、更嚴苛的試驗條件、更強的技術前瞻性與行業適應性等維度出發,研究形成了較為科學且與我國標準體系兼容的車門把手安全要求。
標準征求意見稿對車門把手提出了哪些安全要求?
征求意見稿主要在車門把手結構型式、釋放方式、布置位置、斷電功能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一是規范了車門把手的結構型式。標準征求意見稿對于車門把手結構、手部操作空間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確每個車門的車門外把手在任意狀態時,應具備手部操作空間,有效解決了電動隱藏式門把手操作不便、難以識別等困擾消費者的痛點問題。二是明確了車門把手的釋放方式和斷電功能完整性。標準征求意見稿要求每個車門的車門內把手和車門外把手均應具有機械冗余設計,保證事故斷電后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情況下,通過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的車門把手開啟車門,確保發生事故后乘員逃生和事故救援。三是規范了車門把手布置位置和安全標志。標準征求意見稿規范了車門內把手和車門外把手的布置區域,以及車門內把手的安全標志和開啟方式示意。通過明確布置區域與可視化安全標志,有效解決車門把手可見性差、識別性不足等問題,有效減少了車門把手的操作困難,兼顧了安全效率與用戶體驗。此外,標準征求意見稿還界定了車門把手的術語和定義、提出了強度要求和功能抑制要求,規范了車門內把手和車門外把手的靜態試驗和動態試驗方法。
新標準的制定對行業及消費者的意義
標準的制定適應了汽車電動化趨勢,兼顧了車門把手科技感與安全性的平衡,全面規范了車門把手的安全性能,全面解決了消費者對于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的使用痛點和安全隱患。標準的制定對于引導和規范我國車門把手技術的發展、強化乘員逃生和安全救援、保障消費者生命安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切實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編譯/汽車之家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