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6月12日,以“新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的2025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香港)正式開幕。本屆香港車博會,旨在通過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平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鏈深度融合。在本屆香港車博會期間,汽車之家與廣汽國際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海崗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與汽車之家的交流中,衛海崗表示,香港市場對于中國汽車出海能起到三大維度的重要作用,包括作為中國品牌出海的橋頭堡,作為引發全球市場關注的樣板間,作為建立全球市場金融業務的平臺。
以下為對話實錄:
汽車之家:進入香港市場的一年多時間里,您認為廣汽國際有哪些得與失?
衛海崗:從2024年1月27日第一個九龍灣的廣汽店在香港開業。算起來,到今天1年5個月左右。
過去的接近一年半時間里,我們從最初的Aion S、Aion Y(參數|詢價)這樣的車型導入,到今天的Aion V、昊鉑HT、傳祺E9等,我們已經在這里已經布局5款車。加上我們今天亮相的Aion UT。到今年年底,我們在香港就會有6款車。
從得的方面來說,我們的全系列產品到了香港,我們的事業能夠逐漸往上走,這是非常好的。但從失的方面來講,其實我們一開始發展的節奏,特別是產品導入的節奏方面,我覺得我們還是慢了一些。我們應該更快一些,能夠有更多的產品更早的導入,更好地服務到香港。這樣的話,就可以在速度上和質量上提得更快一些。
汽車之家:廣汽國際進入香港市場的時間并不算長,這一市場的規模也不大。但公司對這一市場依然十分重視,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衛海崗:其實首先第一,我們作為大灣區的企業,是“同飲一江水”的關系。布局香港,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我們覺得,香港是廣汽戰略的高地,是廣汽國際化的“橋頭堡”。
香港有三重的作用:第一,它是一個橋頭堡,我們要立足于香港,輻射于全球;第二,香港的示范效應,可以引得全球人看到香港的成功,以帶動廣汽在全球走向成功;第三,廣汽在香港也建立了金融平臺。我們2019年成立了廣汽香港公司,開始利用它在金融、資金管理方面的優勢,我們以香港公司來做全球化方面的投資。
所以,我們對香港這個地方非常地看重。服務好香港市場,等于為全球市場打造了一個樣板間。我們把香港的地位提得非常高。
汽車之家:近兩年,廣汽加快了出海步伐。在未來一段時間,廣汽國際還有哪些重要的動作可以跟我們提前分享下?
衛海崗: 2023年開始,廣汽在出海方面按下了加速鍵。按照我們“1551”國際化戰略,我們錨定一個目標“2027年實現海外市場年銷量50萬臺。我們希望挑戰這個高目標。
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將在5個主要市場發力。我把它形象地畫了一個圈,從廣州出發,第一站亞太,亞太是日系的大本營,但是也是我們中資出海的橋頭堡,關鍵之所在。轉過來,順著印度轉過來的第二個市場就是中東非。這也是我們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也是我們十幾年前最早開啟海外布局的地方。再往上是我們今年重點發展的歐洲市場,今年我們的Aion Y、Aion UT全球化產品都會落地。接下來的9月份,我們將在慕尼黑的車展,把我們的產品正式推向歐洲。再轉過來就是順著歐亞大陸往東到了俄羅斯和中亞市場,再往白令海峽過去的話就到美洲市場了。所以,我們基本上從海上絲綢之路繞一個圈,就是我們的五大市場布局。
我剛剛從巴西回來。我們也認識到,拉丁美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所以在2025年5月23日,我們也在拉丁美洲、巴西實現了5款車上市。我們應該說是圍繞重點市場按下了加速鍵,聚焦重點市場進行突破發展。
汽車之家:在推進全球化戰略的過程中,廣汽國際遇到過哪些此前沒有預期到的阻力?最終又是如何克服的?
衛海崗:我覺得,出海還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我阻力的話,一方面來源于比如說當地的法規、稅收政策等,因為每個國家都不一樣。另一方面,有的國家關稅比較高,有的高有的低。導致汽車出口從原來單純的產品出口,慢慢走向本地化生產。我們需要投資,需要推動當地就業,服務當地市場。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提出了要求。
然而,我也經常說,廣汽的發展最早是跟本田合作,后來跟豐田合作,我們其實在本地化方面是有非常豐富經驗的。所以,我們希望利用我們這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出海方面能夠加速產業走出去和走進去,讓本地化生產這塊能夠趕上去。
汽車之家:您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化方面想要再上一個臺階,還需要做些什么?
衛海崗:中國的汽車品牌出海,大家經常會說一個話題,就是避免出現東南亞當年摩托車出海所遭遇的困局。意思也就是要有序出海,不能太卷,不能低質、低價、低服務,最后企業活不下去,整個的品牌上不去,整個服務進不去的話,業務就退縮了。
現在有些不是進,有些已經開始往外退了,為什么呢?活不下去。所以,對于我們來說,第一是要高質量出海,有序出海;第二,是體驗長期主義,不單單是產品出去,服務一定要跟上,所以我們有個原則就是不管到哪里,產品一出去,我們的備件、服務必須要跟上。只有把客戶服務好,客戶的口碑做好,我們才能贏得未來。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挑戰。第三,就是合規。到哪個國家,還是要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所以,我們也希望在出海過程中能夠走得遠,走得深,就得跟當地進行充分合作,最后能夠真正在合規方面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