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資訊] 日前,我們從新京報了解到,自道路停車改革以來,北京市道路停車秩序明顯好轉,停車入位率達到90%以上。為平衡道路停車與自行車通行需求,北京發布了車位設置標準,非機動車道寬度在4米以下的不得設置路側式停車位,對巡查中發現的不合規車位及時整改。
目前,北京市交通部門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移動視頻技術,在電動自行車上安裝攝像頭,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就能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更適用于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等復雜道路場景。
2020年,北京市交通委按照統一工作部署,繼續推進道路停車改革,堅持嚴格執法,切實規范道路停車秩序。開展了提高道路停車位設置的合理性和規范性、提升手機App的操作體驗、加大違停執法力度、開展有償錯時共享停車等多項工作。自道路停車改革以來,隨著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區域的擴展,越來越多的停車人體驗到了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服務。根據今年11月份的數據統計,北京全市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6.5萬個車位共計服務車次達750萬次,服務車輛達410萬輛,停車費實繳率環比上月又有了進一步提升。
據交通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道路停車秩序明顯好轉,停車入位率達到90%以上。今年以來,北京全市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658條道路,6.5萬個車位累計服務車次7018萬次。累計服務車輛達到564萬輛。開具財政非稅電子票據共計2721萬張,“北京交通”App下載量為258萬,較改革前提升了近10倍,累計注冊用戶169萬人,綁定車牌106萬輛,日活用戶18.5萬。
與電子收費上線初期相比,整體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人數和車輛數也不斷提升。目前日均服務車次26萬次,高峰期達到30萬次左右,較上線初期有了成倍提升。此外,交通部門也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與公安交管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對車牌信息進行核準,進一步提高了車牌綁定效率,對于京牌車輛綁定時間,從原來的3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
今年上半年北京出臺了《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作方案》,其中也涉及到慢行與道路停車協同發展的內容,在道路停車發展過程中也充分考慮了慢行交通的問題。“在道路寬度有限的條件下,騎行人想要更加寬裕的騎行寬度,而停車人想在盡可能多的道路方便停車。”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靜態交通管理處一級主任科員王燕燕表示,現階段把所有道路車輛都趕到路外停放并不現實,因此只能按照道路停車減量化的發展原則,因地制宜,逐步推進。
據介紹,具體到哪些地方可以設置車位,北京市也已經制定了具體的規定。在確保自行車行車寬度的前提下,才能設置道路停車位,尤其是針對有機非分割道的情況,非機動車道寬度在4米以下的不得設置路側式停車位,“換句話說,車位的寬度按照2米設置,自行車的通行寬度至少在2米以上時,才能設置路側式停車位。”王燕燕介紹,在4米至4.5米時可設置限時停車位,比如夜間停車位,在4.5米以上時,可設置全時段停車位。盡量保證自行車騎行高峰時段,非機動車通行寬度在2.5米以上,提高騎行體驗。
關于自行車與機動車頻繁交織的問題,在《設置條件》中也提出了內嵌式停車位的形式,內嵌式車位是在非機動車行駛方向的左側設置的車位。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置內嵌式車位,機動車駛入、駛離路側車位就不再與直行自行車產生交織,優化自行車騎乘體驗。此外,市交通委還組織了經常性的車位巡查,發現不符合規范的車位,及時通知各區進行整改,對新增道路車位,則要實行嚴格審核的工作機制。在目前北京市的道路停車管理中,已經應用了高位視頻、矮樁視頻等多種設備。記者了解到,交通部門已經制定了以高位視頻為主的技術路線,目前相關技術已不斷趨于成熟,未來支路以上仍堅持高位視頻的技術路線。
但對于一些支路以下的道路,它們的寬度普遍較窄,沒有人行步道,樹冠低且茂密的情況較多,針對這種道路環境,交通部門還在研究一種新的移動視頻技術,這種技術采用的是電動自行車的模式,在車上安裝有攝像頭,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可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
北京市停車管理事務中心智能停車部副部長施麗娟介紹,它和高位視頻的區別是,高位視頻是固定的設備捕捉移動的車輛,移動視頻則是移動的設備抓取固定停放的車輛。這種技術更為靈活,更適用于復雜道路場景,例如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目前北京市停車管理事務中心正會同各區停車管理部門正在開展移動視頻的應用。關于此事更多進展,我們也將持續關注。(消息來源:新京報;編譯/汽車之家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