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經典車實拍] 就在前幾天,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車Taycan(參數|詢價)的亮相讓世人為之一“震”。可你知道么,其實費迪南德·波爾舍早在120年前就開始造新能源車了,不信?來看看這輛Lohner-Porsche Semper Vivus!
有朋友會想:保時捷成立沒那么早,怎么可能在120多年前就生產車了?確實如此,嚴格來說Lohner-Porsche并不屬于保時捷品牌。
實際上,Lohner-Porsche是由費迪南德·波爾舍(簡稱波爾舍)與一位伙伴路德維希·洛納于1900年打造的,而當時的波爾舍年僅25歲。
在那個以馬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年代,波爾舍和洛納都堅信電動技術將會幫助汽車淘汰掉馬車。在雙方合作之前,波爾舍就已經獲得輪轂電機專利。
1898年底,Lohner-Porsche原型車終于誕生了。這款車沿用了當時馬車車廂的造型,兩個前輪使用3馬力左右的輪轂電機驅動車輛前進。
為電機供電的鉛酸電池裝在車廂下方,當時的電池能量密度低,而且電池又笨重,因此車輛的行駛里程較短,好在輪轂電機的動力輸出夠直接。
在兩年后的巴黎世博會上,Lohner Porsche首次公開亮相,并且立馬吸引所有人的眼球。盡管它的最高時速僅有14km/h,但足夠驚艷了。
波爾舍很快獲得一份訂單,買家是一名為E.W.Hart的英國商人。Hart要求對車輛進行重大修改,希望車輛能夠運行汽油機和電機,承載多名乘客。
隨后在1900年秋天,波爾舍推出世界上第一輛混合動力車型:他給車輛裝上發電機!并用普通的汽油發動機來驅動發電機,組裝成展示的這款車。
這款車全名叫Lohner-Porsche Semper Vivus,從造型可以看到它用了前輪轂電機驅動,而后輪則跟普通的車輪沒有太大的差異。
從細節來看,波爾舍將水冷的DeDion Bouton汽油機(每臺3.5馬力)裝在車身中間,分別用它們驅動兩臺發電機,構成兩套發電單元。
功率2.5馬力的發電機能在90伏特電壓下輸出20A的電流,發電機輸出的電能直接驅動外轉子輪轂電機,而剩余的電能則流入電池組儲存起來。
裝上了混動系統的Semper Vivus使用的電池組從原來電動車的74塊電池減少至44塊,但因為發動機帶來的額外重量,使整車重了近70kg。
從車身尺寸來看,它的長寬高分別為3390×1880×1850(mm),軸距2310mm。Semper Vivus車重達1890kg,其中前輪重量就達272kg。
Semper Vivus的儀表只有電壓和電流的指示,沒有時速顯示,也沒有里程表。在那個汽車還是稀罕物的年代,一切都沒有那么講究。
調整后的Semper Vivus性能提升明顯,它的最高時速能達到35km/h。行駛的續航里程進步更是堪稱飛躍式,它能跑近200公里,難以想象。
Semper Vivus曾亮相1901年巴黎車展,雖然引起的轟動不如世博會那輛電動車,但足夠讓人們記住讓“Lohner-Porsche”這個名字。
假如波爾舍能看到120年后的今天,當Taycan讓保時捷步入電動車新紀元的時候,他也許會嘚瑟睇說:“嘿,小子,爺100多年前就在做你們現在的事了。”(文/汽車之家 陳海傭 攝/李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