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購車手冊] 日產N7(參數|詢價)上市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銷量表現非常不錯,這還是由于前期產能還沒全面鋪開。而從我到店實際探訪來看,明顯圍繞N7看車的人群要多于其他車型,曾經備受關注的天籟、軒逸如今在展廳里則有些暗淡,讓人不禁感嘆,時代真的變了。那么N7為何在中大型車這一市場這么火熱,如果買的話又該怎么選?今天這一篇文章給你聊明白。
外觀層面,N7的設計對于整個日產車型來說可謂是煥然一新,一股子新勢力味道彌散開來。相比以往車型,N7在燈組細節上的刻畫顯然下了功夫,精致感十足。而從整個車身線條也非常流暢,摒棄了多余的折線,或許這才是新能源車型與傳統燃油設計上最大的區別。車身漆面顏色目前提供了6款,整體還是比較有新意,不過除了“森野青”以外,其他都需要加2000元選裝。
內飾部分N7更是學到了精髓,什么仿皮、搪塑全部摒棄,直接換上仿麂皮材質,通過與縫線的搭配,質感有了明顯提升。無框車門與可升降的揚聲器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至于整體的內飾設計一點也看不出日產的影子,反倒是更像是新勢力車企。
車機部分算是N7一大亮點,也是售價拉開差距的配置之一。Max版車型用上8295P車機芯片,而Pro與Air則用的是8155。在系統流暢度上顯然高配車型更勝一籌。但從語音功能、屏幕硬件等層面來看,Max與Pro差異不大,唯獨Air車型在語音控制覆蓋度上相比其他車型有些欠缺。
座椅算是日產一貫的招牌,而在N7上名為“AI零壓云毯座椅”算是開創了智能+傳統的先河。從功能來看,加熱、通風、按摩、頭枕音響,包括根據體態自適應調節、側翼隨動對于合資傳統車企來說都算是新鮮物種。而N7的座椅按摩做得非常不錯,模式、力度、氣囊分散的部位甚至優于很多30-50萬新勢力車型。而從座椅填充的角度來看,柔軟度與支撐性取舍的平衡依舊是“日產大沙發”一貫的味道。
空間部分,前排挑不出毛病。但后排整個坐姿比較高,以至于留給頭部的空間并不富裕。好在后排腿部空間足夠寬裕,當你正襟危坐依舊有兩拳以上的余量,而翹二郎腿,“北京癱”這種坐姿,空間上依舊可以滿足。
儲物空間部分除了常規的儲物格,冰箱也終于來到了扶手箱的位置,不過容積上僅能放置6瓶330ml的聽裝飲料,再高的水瓶,蓋子則無法蓋嚴。另外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這對于轎車來說有點遺憾,畢竟會無法滿足一些強裝載需求的用車場景。
智駕層面,高速輔助領航給人的感覺就是足夠穩,一點不會讓駕駛者有緊迫感。例如當快要臨近匯出路口時,系統會根據旁側車道的車流量來自主判斷加速還是減速來完成并線。而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猶猶豫豫。對于匯入主路的車車博弈的場景,系統能夠提早識別規劃,匯入過程很自然,不會出現踟躕不前的情況。不過,在城市領航輔助層面,系統目前僅支持記憶領航,與頭部車型還有一些差異。
整個駕駛層面,懸掛的濾振表現、轉向、制動的腳感讓人挑不出太大的問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動能回收強度對油門線性程度的影響。在動能回收低、中兩檔下,抬起加速踏板,你會感覺車輛會有明顯的加速感覺,這點也能通過儀表盤的車速得到印證。而在動能回收“強”擋位下,這一現象有所緩解,該擋位的動能回收感覺更像是其他車型的低或高。這類調節方式,在日常跟車、加塞時確實需要提前熟悉一下。
至于車型選擇其實很簡單,510與625車型主要差別就是續航里程與電機功率,日常通勤、充電方便優先選擇510,反之則看625。而Max與Pro的差別則體現在車機與智能駕駛輔助上,Max用了8295P芯片,支持高速領航輔助與城市記憶領航輔助;Pro車機用的是8155,駕駛輔助僅支持LCC,至于Air車型,整體配置較低,適用于接駁載客使用。
在取這臺N7時我也跟4S店工作人員聊了聊,首先N7現在確實是店面的當家花旦,到店人群基本都是奔著它來的,單單是我辦理借車手續的那會功夫,已經有3波人圍著N7展車再看了。而4S店也坦言N7確實好賣,到店客戶基本都是奔著它來的,現在燃油車型雖然優惠幅度巨大,但賣一臺賠一臺。
寫在最后:
俗話說打不過就加入,日產的這次轉身目前來看是成功了一半,從口碑、店里關注度以及車輛本身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但目前才剛剛上市2個月左右,它能否在銷量上再創天籟、軒逸、奇駿等車型的傳奇,扛起日產的銷量大旗?恐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來驗證。(圖/文 汽車之家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