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沒有司機座位的“貨車”靈活穿梭于園區街道,自主避障、識別紅綠燈、完成配送任務——這不再是科幻電影,而是已經落地的物流新常態,就像央視之前的報道,巨大的海港空無一人,但依舊車輛穿梭如織,巨大的礦場機器轟鳴,但運送車也沒有工人駕駛。以上描述的就是L4級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落地應用。L4在低速半開放或封閉場景如倉儲、礦山、港口等的應用正快速增長,商業模式也逐漸清晰,L4自動駕駛是商用化已然來到爆發前夜。
·簡單了解自動駕駛分級
想要了解自動駕駛,最基本的是了解它的分級。目前分為0-5個等級,級別越高,人類參與度越低。分級標準則是普遍采用了SAE的說法,也就是分成0-5這6個級別。
L0本質就是個預警,比如FCW碰撞預警,人類需要動眼、動手、動腳,同時負全責;
從L1-L2車輛開始部分介入,駕駛員可以放松手和腳,車輛可以控制轉向和加速,但依然需要用眼睛謹慎觀察道路,隨時準備接管;
L3-L5則是主動權逐漸向車輛本身過渡,其中L3是有條件自動化,特定環境下系統完全控制,但需要人類在請求時接管。
L4:高度自動化,在限定區域內完全無需人工干預。
L5:完全自動化,任何場景下都不需要人類參與。
目前L4之所以成為物流領域的香餑餑,就是因為它在特定區域內已經能夠完全自主運行,正好匹配物流配送的固定路線和區域特性。L2 級則是乘用車市場主流,覆蓋 10-100 萬元家用車;L3 級因責任劃分模糊,僅少數車企推出相關車型,且未在國內大規模落地;L5 級仍需突破極端環境感知、復雜路況決策等技術瓶頸。
·小竹無人車,不止是自動駕駛那么簡單
正因如此,佑駕創新才會在這個節點帶來小竹無人車這樣一款面對無人物流的產品。我們先來看看車子的基本參數和技術指標。
硬件方面,小竹無人車采用多傳感融合的方案,包括3顆激光雷達及11顆攝像頭。其中車頂為速騰聚創的128線激光雷達,另外兩顆則是近場的補盲雷達;考慮到在雨雪等惡劣天氣下的使用,這次佑駕創新還為攝像頭設計了高速吹風裝置,避免攝像頭臟污。
底盤采用的是滑板底盤,驅動方式為后驅,動力電池可以根據廠商要求搭載不同類型的產品,內部還專門設計了PTC,用于北方冬季的電池熱管理,總的來說底盤方面自定義程度很高,
軟件方面,首先是算法層面,佑駕創新的優勢在于和車企合作時,大量的前裝攝像頭帶來的優質脫敏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和無人物流場景開發出更適合無人物流車的算法,幫助小竹無人車誕生應對公開道路、復雜路況、室內外園區自主巡航、作業區自動泊車及主動安全等核心能力。
軟件的第二個層面則是專業運維能力的搭建。說人話就是類似特斯拉的FSD售賣,這才是無人物流車核心的賺錢手段。無人車從車體本身的利潤看其實比較有限,而且供應鏈成熟,大家的價格基本類似,但運維能力則大不相同,佑駕創新采用的是自建APP配合專門運營小組的方式,賣的更多是產品的后續服務。
發布即交付,商業化率先突破
此前,佑駕創新基于小竹無人車產品已獲深圳郵政與東部公交的認可——三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賦能物流行業,反哺民生服務。在發布會現場,佑駕創新也公布首批無人車成功下線,并正式向包括快遞行業在內的客戶進行了交付,實現“發布即交付”。
來自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江陰市等多地政府的嘉賓共同見證了此刻。而這些城市,也將是小竹無人車首批落地的重點城市。佑駕創新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國清將小竹無人車的落地路徑概括為“根據地打法”,即集中資源點域深耕、構建運營范式面域復制。實際上,小竹無人車的誕生與落地,是佑駕創新企業文化“毛竹精神”的具象化表現,也是公司繼小巴、礦區、機場之后,又一次在物流領域驗證了漸進式玩家走向L4自動駕駛的可行性。
寫在最后:
從 L1 到 L4,自動駕駛的核心不是 “等級升級”,而是 “技術與場景的匹配”。L4 級無人物流車的意義,在于它無需等待全場景技術成熟,而是在封閉園區、末端配送等限定場景中創造實際價值 —— 正如小竹無人車在社區、工廠的落地,已展現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潛力。?
對消費者而言,L4 級無人物流車帶來的不是 “科幻體驗”,而是更便捷的快遞收取、更實惠的物流服務;對行業而言,它是自動駕駛技術從 “實驗室” 到 “商業化” 的關鍵一步。未來隨著技術迭代與法規完善,L4 級無人物流車將更廣泛地融入生活,但它始終是 “人類的輔助工具”,核心價值是解放重復勞動,而非替代人類決策。?技術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L4 級無人物流車當前的落地只是起點,其真正重構生活的關鍵,在于持續平衡可靠性、成本與社會需求 —— 這需要企業、政策與用戶的共同努力。(圖/文 汽車之家 冷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