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經典設計] 之前我的同事試駕了甲殼蟲Dune這款車(《“野生”甲殼蟲 甲殼蟲Dune海外試駕》)其為穿越沙丘而生的設計理念在甲殼蟲經典造型基礎上彰顯了更多的野性。當看到這款車的一瞬間,我突然想到了二戰中被遺忘的更加野性的戰斗版“蟲子”——甲殼蟲軍車。如果戰爭沒有牽連技術的傳承,這只“蟲子”不被雪藏封禁,或許它能夠變異出比Jeep更強的越野車。
一提到甲殼蟲車型,我們腦子里浮現的關鍵詞或許是輕巧可愛,或許是復古氣質,也或許是小資情懷,很少有人將它和穿越沙漠與沼澤的越野戰車聯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認為它只是女生的“菜”。
確切的說,我們今天介紹的“甲殼蟲”不能稱之為甲殼蟲,一是因為它誕生于二戰時期,當時甲殼蟲的名字還沒有被大眾公司所公布,這款軍車的代號為Type 87;二是它為戰爭而生,是大眾公司在甲殼蟲(當時稱為KdF-Wagen)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軍用車型。
我們今天介紹的這輛由香港收藏家收藏的“甲殼蟲”正是幸存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希特勒下令專門為二戰時期德國軍官所打造,經過費迪南德·保時捷的大眾工廠短暫的數月便設計完成,其采用了雙門硬頂的設計,但其實在戰場中服役的更多為軟頂設計,這是為了在戰爭中發生意外時,更容易讓車內人員逃脫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的外觀顏色不是我們了解的軍用車上常用的綠色或者迷彩色,而呈現出近似于灰色的顏色,據稱這是由于戰時顏料物資緊缺,所以選擇了最節省顏料和成本的方案而配涂打造。
在車燈部分,我們看到了圓圓的頭燈上扣上了遮光罩,當然這與相機上防眩光的遮光罩不同,它是為了在夜間行駛時防止被天上的飛機發現而采用的防空燈設計。
在車頭部分我們發現大眾LOGO的外圈多了一圈齒輪形狀,這也多了另一層意義——納粹黨。
車頭前部與當時的民用甲殼蟲一樣,設置有防撞橫梁。寬大的越野輪胎凸顯出它不一般的越野特質。另外,在前備廂蓋下能夠攜帶輪胎、油箱以及隨車工具等物品。可以看到的是,這輛車配置的是全尺寸備胎。
為了發動機散熱的需要,經典的溜背式車尾上采用了鏤空設計,方便氣流進入發動機艙來為發動機降溫。
雖然貴為指揮官用車,這款Type 87軍車內部并沒有設置太多的優厚“待遇”,在槍林彈雨的戰火中誰會去享受車內生活呢,不是嗎?
在當時國民車的“外衣”下,這款代號為Type 87的軍車將1.1L風冷式發動機布置在了車尾,與我們熟悉的保時捷車型采用的后置后驅形式相似,匹配了4速手動變速箱,并且采用四輪驅動。在底盤方面,這款車不僅采用了前后獨立懸架,而且相比二戰中美軍引以為傲的Jeep威利斯在四驅系統傳動效率方面更具有優勢。
首先,這款車的離地間隙要比Jeep威利斯要高,有更好的通過能力。另外,平整堅硬的護板對底盤進行了保護。它采用的對稱布置的四驅結構,可以說是可考證的如今保時捷、斯巴魯等對稱布置四驅系統的鼻祖。它沒有如今奔馳G級上的機械式差速鎖結構,但據稱這款軍車采用的四驅系統內部擁有能夠實現扭矩感應效果的差速器,能夠在炮彈坑遍地的戰場中有超過Jeep威利斯的越野性能。
然而,“甲殼蟲”演變的軍車并不只Type 87一款,得益于大眾當時的KdF-Wagen車型平臺,德軍進一步還設計出了水陸兩棲車Type 166。或許你在這款車上已經看不出甲殼蟲的影子,因為它針對水路行駛進行了特殊化改裝。從陸地上行駛的汽車到水路兩棲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底盤造型不適合在水中滑行。于是德軍邀請了后來設計出保時捷356車型的埃爾文·科門達(Erwin Komenda),對底盤進行了重新的改進。
除了底盤和車身的造型改變,這款基于“甲殼蟲”的水陸兩棲車依然采用了Type 87的四驅系統,并且在車尾加裝了螺旋槳。螺旋槳的動力來自于特殊設計的向后的輸出軸,當在水中行駛時,將螺旋槳機構折疊下來,通過齒形嚙合螺旋槳才能運行。
為了防止車輛在水中出現故障,這款水陸兩棲車還在車身側面設置了木槳。另外,為了防止車艙進水,我們可以想象底盤和車身經過了嚴格的密封處理。
總結:
戰爭摧毀了經濟、文化、工業等等方方面面,同時因為二戰后的政治因素,大眾的這些軍車技術資料被銷毀,存留下來的車型也極其稀有,但收藏家的這款寶貝讓我們可以看到了甲殼蟲真正野性的這一面。在甲殼蟲歷史中,其經典的外觀設計被一直延續,但因時代的變遷,這只可愛的“蟲子”時而也會“基因突變”一下。(汽車之家 文 夏志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