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11月22日,在廣州車展汽車之家的展臺上,2025創作者大會如期開幕。著名車評人閆闖以一連串的提問作為開篇,拉開了自己的演講序幕:“如果,我只是成為了一個掙錢的機器,那我的意義何在?”

回想最初的自己,即便是薪資不高,熱愛汽車的閆闖依舊投入到了汽車行業,成為了一名編輯,但那時候的他是非常快樂的。同樣是因為熱愛,大多行業從業者也都享受其中。但如今的現狀截然不同,輿論風向反轉:“車評人等于無底線充值?”“非商業內容也常會遭受負面評論”。是什么讓這個行業口碑崩塌?

行業的風氣也變成了“一切為了流量,黑紅也是紅”。在閆闖看來,這種運營邏輯叫做“沒有內容羞恥心”。如果做內容沒有羞恥心、一切為了流量,那媒體的價值是什么?閆闖在此次大會的演講中,由初心出發,為大家深度解讀了他的理解。
他表示:好內容等于“適合我的”乘以“正向價值”,“適合我”就是媒體人自身的定位,“正向價值”就是實事求是。想要做好內容,首先要想明白,內容對于用戶的價值是什么?內容的意義又是什么?回到最初做內容的初心去思考,我們是誰?你想成為誰?你想做什么?

閆闖用“吸引力法則”作答,即“我只做可以吸引我的粉絲的、我自己開心的同時也讓別人喜歡的內容”。內容有價值,吸引力法則永遠存在。如果做的內容是“謾罵、有噱頭”的,你吸引來的一定是“曇花一現”的或者想“罵罵街”的用戶。好的內容一定是志趣相投的。
就“內容如何能越做越好”,閆闖還給大家分享了一個經驗,他表示:“不用分析自己視頻失敗的原因,那些流量差的內容永遠就忽略它,互聯網只有爆款邏輯。只要從你的好內容中提取出你認為它火的原因,反復復制,這就是適合咱們做一個好內容的方式。”
以下為對話實錄(汽車之家精編):
我今天的話題雖然是“相互吸引才是好內容”,但我可能想聊的和Tim是截然相反的。在我跟大家聊怎么做內容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為什么進入到這個行業,或者現在更多思考的是“我是誰”,如果我出現了同樣一個情況,比如說我今天出現在機場,我不知道下一個目的地是哪里,我只是成為了一個“掙錢的機器”,那我的意義何在。這可能是我今天更多想跟大家去聊的。
這次秋鳳姐給我一個話題讓我聊聊初心,聊聊熱愛,聊聊專業,我更多想問問大家:今天我們加入汽車行業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回到之家,現在這個溫度有點感覺了,因為每次的廣州車展都是汗流浹背,我記得當時的工服都是有白色的汗堿,這是因為大家很喜歡汽車,那時候說實話掙到的工資是不足以支撐生活的。最初的汽車之家的薪資是不高的,但是大家非常快樂。我在想我們今天的這份工作即便做的像Tim影視颶風一樣成功,賺到了無數多的錢,每天可以全世界旅行,那是你想要的嗎,可能我只想在車展看看車。這是我的想法。
昨天我們在跟一個很大的廣告公司老板聊天,他說你們怎么不跑商單,我說我加入汽車行業就是想來車展能夠踏踏實實看看車,身邊有很多朋友比如說我的老領導,大家可能都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加入到這個行業。
所以我也是在汽車圈經歷了很多起起伏伏,但是經歷了這些事情以后更多對于我而言,我可能不想從技術角度告訴你們如何獲取流量,而是告訴大家怎么能夠讓你在一個你喜歡的行業做很久。
聊到我的背景,今天的榮幸是我加入汽車之家比較早。但是現在這個行業的現狀是“車評人等于無底線充值?”,大家的商業節目最后收到的評論基本上都是負面和反向的,即便是非商業內容,也同樣如此。剛才Tim也聊到了“第一時間搶熱點”,非常對!汽車之家當年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搶先”,因為8點半上班,趕在別的人九點上班前把內容第一時間呈現給大家。所以當你九點在其他單位喝上茶的時候,打開汽車之家首頁你看到了最新的汽車內容,這毫無疑問是對的。
但是目前即便我們搶先了最新熱門車型,下面都是千篇一律的評論:這幫媒體全被充值了!但其實這只是一個新車發布內容。最初我們在做這個行業的時候,每個編輯有一個自己的專欄,大家來問車的時候都是叫老師,如今“老師”跟“車評人”一樣都是負面詞。你是誰就可以叫老師?所以是什么讓這個行業口碑崩塌?
短短十年間,是什么讓這個行業現在背上了如此負面的口碑?是“數碼寶貝”嗎?我覺得并不是。
為了賺到汽車廣告這份錢,任何一個跨界博主進入汽車領域都是合情合理。無論是數碼圈、體育圈還是明星圈,都可以進入商業投放最多的細分領域。
我覺得讓如今汽車媒體背負罵名的是“保密協議”,很多人身受其害。背后是很多廠商作為,保密協議是給一個公平的條件嗎?其實你們理解的很膚淺,比如說保密協議十大媒體簽署,有可能今天閆闖提前一個小時分發是廠商默許的,之后的媒體會做什么你們想過嗎?
之后的9個媒體想:他搶跑我吃虧了,我需要立刻馬上把內容發出去。所以你們就成為了一個被廠商奴役的牛馬,以最快的時間把這批內容以最好的資源釋放出去。這種事情在這個行業里面其實發生過很多次,只是大家沒有發現。在飯桌上收了違反保密協議的媒體500萬違約金,過后再把500萬返回去,這就收獲了一個熱搜。如此操作讓媒體行業失去了下限。
今天和大家講如何用標題、圖片、簡介、好的手法去做出有流量的內容之前,我要想和大家聊聊我們對于用戶的內容價值究竟是什么?
現在行業背景是:一切為了流量,黑紅也是紅。最近最流行的汽車類視頻是“掃地大媽站在車前,大媽以非常幽默的形式介紹車”。再舉一個例子“回東北開什么車可以在老丈母娘前先動筷子”。這樣的內容對汽車行業有什么價值嗎?這樣的運營邏輯叫做“沒有內容羞恥心”。如果做內容沒有羞恥心,一切為了流量,那我們的價值是什么?
今天因為抖音平臺火了,獲取了流量成為TOP5,明天因為小紅書火了,后天因為汽車之家火了,成為了行業的前三,十年之后呢?我們需要想一個問題,在這個行業干多久?我希望的是等到汽車之家20歲、50歲、60歲的時候,依然可以和大家吹吹牛、聊聊天,對于內容真的不是“黑紅也是紅”。想要做好內容,大家首先要想明白,在這個行業里面我們對于用戶的價值、意義究竟是什么?
每天以非常亢奮、和人打架的狀態在網上分享內容,你吸引的粉絲什么樣子的?你的內容如果講道理,吸引的粉絲一定會講道理的。如果內容是謾罵、有噱頭的,你吸引來的一定是“曇花一現”的、或者想“罵罵街”的用戶。好的內容一定是志趣相投的,因為我們不是演員,如果真的可以演一輩子,成為很好的演員,打了一個完美的人設,你不用做汽車這行,可以做演員,賺更多的錢。
回到最初的“內容初心”,我們是誰?你想成為誰?你想做什么?吸引力法則會讓我覺得我只做可以吸引我的粉絲的、我自己開心也讓別人喜歡的內容。
下一部分和大家講一些具體的,汽車之家講過很多次汽車營銷漏斗,對于汽車營銷的最上端“品牌認知”,相當于抖音打廣告或者今天門口看到的廣告牌,這個就是打開開口,知道有這樣的一個車。
下一步產生興趣:看看拍的美美的車,再到考慮階段和車型對比:買一臺SUV還是其他車型?再下面就是進入購買決策到店試駕,最后就是買了車之后,成為車主進行口碑傳播。
大家需要想一想,你的內容適配整個流程漏斗中的哪一端,你就能很清晰地知道你要做什么樣的內容。
對于我而言,車輛的直接評測是最適合我的內容。通過我的一些評價和介紹,讓用戶對車有更深入的了解,來決定他買還是不買。舉一個商單的例子,有一個重要的二線豪華品牌,過去每個季度都會投我們一單,因為他不出什么新車,都是一些老車,我說你為什么每次投我們同樣的內容,他說只要這個內容一發到店量就多,銷售線索就多,轉化就高。因為用戶對這個品牌已經過了認知和興趣階段,他在考慮的時候需要臨門一腳,這個就是我閆闖的地盤,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好內容等于“適合我的”乘以“正向價值”,“適合我”就是你們自己的定位,“正向價值”就是在這個時代實事求是講,以前我們還會做些“這車別買,信我別買”,這也是一個屬于我的話題和熱詞。在如今這個媒體時代,這個東西已經不太行了。
我再給大家一個建議,不用分析自己視頻失敗的原因,那些流量差的內容永遠就忽略它,互聯網只有一個“爆款邏輯”。只要從你的好內容中提取出你認為它火的原因,反復復制,這就是適合咱們的做一個“好內容”的方式。
回歸初心,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