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10月21日~24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5)在中國重慶·科學會堂召開。SAECCE 2025通過匯聚行業智慧、展示前沿技術、搭建合作橋梁,并攜手全球汽車科技力量,服務全球汽車科技發展,共創世界級汽車科技創新平臺。
在SAECCE 2025于10月24日上午召開的“新能源汽車主論壇”上,小米汽車電池系統負責人姚定以《CTB電池包的開發技術和未來的趨勢》為主題進行了演講。

姚定表示,CTB的電池包集成了傳統車身的地板,小米還集成了座椅的橫梁,在相同容量情況下整車的高度可以降低17個毫米,17個毫米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降低整車的風阻,同時提升座艙空間的舒適性。通過CTB架構的優化,SU7的集成效率可以提升77.8%,YU7集成效率可以提升80%,整個平臺可以兼容方殼和刀片電池。所以在CTB架構下我們采用120毫米的包高,最高可以支持150度電,最多可以支持1200公里的續航。
以下為演講實錄(汽車之家精編):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小米汽車的姚定,接下來我給大家快速匯報一下《CTB電池包的開發技術和未來的趨勢》。
小米汽車正在茁壯地成長,我們已經開發了SU7、YU7和Ultra,最新交付量已經超過了40萬臺。
今天匯報的內容主要三個方面,一個是高目標的牽引,第二是小米汽車CTB電池開發關鍵的技術特點,第三是相關的成果和未來的規劃。
整個來講,電池系統開發到現在用戶對電池系統的要求提出了非常全面的要求,在續航、充電、安全、重量和乘坐舒適性上都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這些性能之間本身是相互關聯又相互制衡的。在電池包開發過程中成本占比是非常高的,我們怎么來保證良好性能的同時有更好的成本。
小米汽車電池系統開發的目標提出了三個賽道或者說三個核心關切,第一是高能量密度的提升,這里要求我們有非常極致的空間利用率,同時我們非常關注電池系統的安全,所以在這里要多維度地、極致地保護電池的安全。另外一個賽道是非常關注性能,我們提出要好看,更重要是好開,所以好開對電池來講有大量充放電性能的滿足。
小米電池在開發過程中秉持的是高密度的牽引,我們把剛才說三個重要的賽道分解成6個核心的子目標,這里包含安全、倍率、續航、重量和包高,5個技術最終要實現非常好的性價比。
電池包開發過程中選用了行業極為嚴重的標準,在整車碰撞要求五星級的碰撞標準,不僅是標準的考試位,非考試位我們也加強了測試的要求。同時,電池系統的開發在大量的安全、環境可靠性,我們要求滿足國標的情況下不斷地挑戰自己。在BMS軟硬件開發過程中,我們秉持了高安全的標準,達到功能安全D等級的要求。我們在整車覆蓋性測試和標定測試上不斷追求最好的測試表現。
整個電池包開發技術非常多,我簡要匯報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首先我們為什么會選擇CTB的電池包,CTB開發過程中有諸多的好處,行業里面有不少的友商已經開始在用并且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CTB電池包本身開發難度非常高,因為它需要整車里各個部門要深度融合,包括動力、車身、底盤,要加強整體深度的融合。同時,電池包里面的五大學科,從系統開發、電芯的電化學、結構、BMS、大數據的賦能,這里也要做深度的融合開發,要求電池包開發過程中要打破部門墻,在各個參數、各個屬性上做深度的尋優。
接下來整個開發講三方面重點的內容,第一是高效的集成,第二是安全開發,第三是怎么來攻克低溫和賽道的性能。
CTB的電池包集成了傳統車身的地板,小米還集成了座椅的橫梁,在相同容量情況下整車的高度可以降低17個毫米,17個毫米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降低整車的風阻,同時提升座艙空間的舒適性。通過CTB架構的優化,SU7的集成效率可以提升77.8%,YU7集成效率可以提升80%,整個平臺可以兼容方殼和刀片電池。所以在CTB架構下我們采用120毫米的包高,最高可以支持150度電,最多可以支持1200公里的續航,所以平臺化的設計更加充足,在一些平臺化選型的過程中基于CTB技術選用本身更加安全的化學體系達到更好的安全表現。
CTB的電池結構開發過程中,我們秉持了一體化的設計理念,這個可以幫助整車提升相關的性能。大家可以看到SU7扭轉方度達到50000Nm/度,CTB電池包和整個框架貢獻度超過了63%。同時大家可以看到右邊通過CTB電池結構和整車結構的深度融合,可以強化整車的安全,電池頂部采用2000兆帕超強的鋼,我們在電池框架和車身的門檻梁上采用了高墻鋁,整個框架的組合在整車發生惡劣碰撞時可以更好地保護整車和整個電池。
同時,電池包開發過程中非常強調安全開發的理念,所以堅持高密度的牽引,要多維度、高標準保障電池的安全。這里面包括傳統機電熱和功能安全相關的開發,我們非常強調在電池選擇過程中采用本真安全的化學體系,在保證功能的情況下在本真上做得更加安全。大家可以看到右邊,整個是采用行業里極其嚴格的熱失控的安全標準,測試的要求是55度的行駛環境要求,在滿電情況下達到電芯到電芯的5熱蔓延,這比國標傳統常溫情況下的測試要嚴苛很多,并且我們的測試不僅僅是單點,我們要完成多點相關的對比測試。
整個電池包安全開發里面,我們在滿足C2B架構的同時,我們對方殼電池跟合作伙伴一起采用倒置的技術,卸壓閥向下設置的,這樣發生極端的情況下可以更加有效地向下排氣,保證乘員艙的安全。這個設計本身是非常有挑戰性的,針對倒置CTB的設置我們跟合作伙伴做了電芯、Pack系統的設計,這里做了大量嚴格的測試。
為了實現55度高溫情況下電芯到電芯的無熱蔓延,設計上對方殼和刀片采用不同的策略。在方殼采用了大面旋轉方案,正常工作時能夠有效散熱,極端情況下可以通過水的對流保證更好隔熱的效果。刀片右邊可以看到,每個電芯和電磁電池每個電芯和電磁間放了氣凝膠,這在行業也是非常少見的,通過很好隔熱的效果保證更好的熱安全。
整體來講,電池包的安全開發我們在多維度上能夠不斷地迭代開發,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左邊展示的是底護板的技術上,除了傳統通過提升底護板的強度更好磕碰的性能,我們在底護板的涂層上采用了防彈涂層,有更好的刮蹭能力,這個能力比傳統PVC涂層材料提高10倍以上的刮蹭能力。右邊大家可以看到,在功能安全要求和測試標準上達到了行業最頂級的要求,同時在熱失控預報警策略上采用多重冗余,能夠更好地監控。
開發電池包過程中也要滿足整車里面相關的性能,我們要保證非常好開的車。對整車有兩個非常關鍵的痛點,第一是冬天電車的痛點,電車功率比較低、續航比較低,這時候我們要通過跟電芯和系統來做深度軟硬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大量的仿真和AI的賦能,能夠不斷去找到系統的最優解,所以通過充電顆粒度的提升,把充電的時間做的更短,通過充放電策略的優化可以把能效水平提的更好。
同時,我們對Ultra紐北極限賽道開發過程中,同樣一臺電池包實現可接可賽,對電池包的設計非常有挑戰。紐北賽道時間非常長,功率也非常大,這種情況下保證電池包的安全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們通過第一性的原理去拆解電池發熱物理的極限,去找到關鍵的路徑,在電池傳輸、傳輸面積和整個散熱上做了大量優化的工作,保證關鍵技術的突破。
總體來講電池包的開發秉承高目標的牽引,在這個目標過程中制定非常嚴格的測試標準,目標還是能成為六邊形全能的戰士。同時,我們在開發過程中,技術上秉承的是第一性原理做細致的技術穿透,在測試驗證過程中把測試和相關的能力做到閉環,保證整個測試的達成。
未來的規劃,簡單來講剛才的三個賽道會持續地迭代,在高能量密度上會持續地提升整個空間的利用效率。同時,會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Pack的集成效率,接下來會做BMS的集成域控化的開發。高安全會持續提升結構防護、熱安全、電氣安全的提升,同時結合BMS算法能力和大數據能力的提升,提升整個電池預報警的能力。性能上還會持續支持更高充放電的性能,在低溫、賽道和整個能效上不斷優化。
以上是我的匯報內容。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