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近日,一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起訴蔚來”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據報道,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已在美國法院對蔚來公司、CEO李斌以及前CFO奉瑋提起涉嫌證券欺詐訴訟。據悉,法院目前已暫緩審理此案。此次訴訟消息公布后,蔚來美股、港股均大跌。
據悉,該訴訟爭議主要集中在蔚來“電池租賃服務”模式,用戶買不含電池車輛,向蔚能租電池,蔚來向蔚能售電池時一次性確認全部銷售收入。GIC認為應按用戶租賃期(約7年)分期確認收入。若按后者計算,蔚來2020年Q4收入將大幅低于財報公布的66.4億元。蔚來則堅稱電池控制權售予蔚能時已轉移,“履約義務”完成,一次性確認收入合理,且已在財報中作關聯交易披露。

10月16日蔚來港股走勢
此起訴訟并非基于蔚來近期經營動態,導火索可追溯至2022年6月,當時美國做空機構灰熊(Grizzly Research)對蔚來發布的一份做空報告。2022年6月28日,灰熊發布報告稱,蔚來或通過會計手段對盈利能力“造假”,其很可能利用一個未合并的關聯方來夸大收入和凈利潤率。
當時,蔚來隨即發布公告稱該報告毫無價值,包含大量錯誤、未經證實的猜測,以及誤導性結論和詮釋。并宣布,公司已針對做空報告完成了獨立內部審查,審查全程由獨立委員會在第三方專業顧問的協助下進行,其中包括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以及一家知名法務會計師事務所(非蔚來公司審計師)的法務會計專家,均未發現不當之處,所有指控均不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GIC第一次對上市公司發起訴訟。GIC作為管理規模超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曾多次對上市公司發起訴訟,指控對方導致GIC遭受投資損失。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包括高通、默克、新基醫藥、暉致、英國石油等多家跨國企業均曾被GIC提起訴訟。一位投資機構分析師指出,GIC的法律行為往往具有雙重目的:一方面是財務訴求,另一方面也是其風險管理策略的一部分,在市場波動期通過法律手段對沖潛在投資損失。
據《聯合早報》報道,截至2025年3月底,GIC的20年年化實際回報率為3.8%,連續兩年低于4%,為2020財年以來最低水平。(編譯/汽車之家 陳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