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前車圈“微博之王”,回來啦?
7月17日一早,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想微博官宣:理想i8(參數|詢價)正式開啟小定!
理想i8預計售價35萬~40萬元,正式售價將于7月29日發布會公布。7月17日~7月29日發布會前預訂的用戶,在確認定購后將享有優先交付權益。
這款新車不僅是理想汽車首款純電SUV車型,也是首款搭載英偉達Thor芯片的車型、采用MindVLA智能駕駛輔助的車型。
理想i8的傳播周期恰逢理想汽車的10周年紀念。自7月起,李想在微博等社交媒體的活躍度明顯增加,17天發了15條微博,比5~6月微博總量還要多:
一會兒當歌手登臺獻唱,一會兒當車模拍跟車大片;
一會兒接受央視采訪,一會兒發布會場地求助;
一會兒宣傳自己新車,一會兒點評特斯拉新車……
微博發的多了,李想時不時還能上個熱搜。2025年7月的他,頗有曾經車圈“微博之王”的風范。
然而,李想所力推的這款i8,爭議也是真不小。基于風阻和空間考慮,這款新車的外觀看過去就仿佛MEGA的MINI版,在很多人眼中都不算是SUV,內飾設計也與“老大哥”MEGA差距不大,并且前備箱和后備箱也有所縮減。
理想純電第一槍“MEGA”沒有打響。在競爭更加嚴峻的背景下,與MEGA相似度略高的第二槍“i8”能打響嗎?前車圈“微博之王”不會過幾天又偃旗息鼓了吧?
車圈“微博之王”回歸?
自理想汽車于2022年推出L9之后,理想汽車的銷量就像坐了火箭似的迅速爬升。很快就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榜榜首的常客。在銷量穩坐一把手的同時,理想汽車的股價、營收和利潤也在蹭蹭往上漲。
2022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成為首家單季度凈利潤為正的造車新勢力。2023年,他們再次成為首家實現全年凈利潤為正的造車新勢力,并且毛利率高達22.2%。
當年,李想的《李想·產品實戰 16 講》課程在“得到”APP上連續數月霸榜。
過于優異的銷量和財務增長情況,讓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都有些飄了,也讓不少對手“恨”得牙癢癢。
55.98萬元起售、5米4長車身的理想MEGA還沒上市,李想就在微博喊出了“月銷8000臺”的目標。
在理想MEGA上市發布會上,李想甚至宣布,要在未來三年內,讓工廠一線工匠收入達到日本、德國等全球工業發達國家同等工種的薪資標準。
可惜的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理想MEGA上市后的終端市場表現,遠不如李想的預期。與此同時,針對這款新車和理想汽車,網上還出現了一批“黑水軍”,大批同行也進行了冷嘲熱諷。李想的每一次針對性回擊,都會再次被一堆人在網上進行針對性回擊。
判斷失誤導致輿論壓力,讓李想在微博發言時變得謹慎。曾經在微博極為活躍的他,也大幅減少了微博發言頻率,更減少了在微博上對于行業的針砭時弊。
就在理想陷入困境,雷軍帶著小米汽車殺了進來,不論是聲量還是單車銷量,都大幅壓過理想汽車。
與此同時,零跑汽車等車企旗下部分車型在功能配置方面與理想汽車靠攏,但售價大幅降低,吸引了大量手頭不算寬裕,但對理想汽車有興趣的消費者。
另一個盯上理想汽車手里蛋糕的則是問界。問界品牌大量車型在尺寸、配置、功能上與理想汽車靠攏,并擁有華為的智能化技術加持,不斷蠶食理想汽車的市場份額。
下面有零跑們參考學習,上面有問界們直面競爭,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2024年,理想汽車銷量持續向上,但凈利潤卻下滑接近1/3。
7月起,李想明顯加速了微博更新頻率。理想10周年,李想親自獻唱。五天后,李想參與央視對話欄目的視頻播出。近期,理想i8的產品信息也在李想的微博陸續被放出。
理想i8能讓車圈“微博之王”真正回來嗎?
不再是汽車公司?
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李想說理想汽車未來將不再只是一家汽車公司,而是空間機器人公司,他們未來就盯著一件事:AI。
實際上,李想并不是最近才盯上AI的。
早在2023年來年,李想就在內部信中就提出“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的愿景。
2023年6月,理想汽車在“家庭科技日”上,發布了自研認知大模型Mind GPT。2024年12月再次推出“理想同學”APP。2025年2月,理想汽車旗下人工智能助手理想同學App全面接入DeepSeek R1&V3 671B滿血版,并實現與理想自研MindGPT大模型的雙向自由切換。
2024年7月,理想汽車發布E2E(端到端)+VLM(視覺語言模型)的全新自動駕駛技術架構。在該模型落地之前,理想汽車基于VLA大模型再次升級的智能駕駛技術就已經在研發中。
2025年3月,理想汽車又宣布要開源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OS”。由此,他們成為全球首家將汽車操作系統開源的汽車企業。
2024年12月和2025年5月,李想還分別做了一期“AI TALK”訪談節目,宣傳他的AI理念和理想汽車在相關技術緯度的發展。
在2024年底的AI Talk中,李想透露,理想汽車超100億的年研發投入中,近一半都聚焦于人工智能。截至當時,理想汽車已經在智能工業、智能商業等多個領域應用人工智能進行研發、生產和管理。
為轉型AI公司,理想汽車在組織架構方面也做了大量調整。
2025年第一季度,李想卸任理想汽車總裁職務,將該職位交由公司聯合創始人馬東輝。此次調整僅涉及決策層,不涉及實體架構變動,核心邏輯是汽車業務已相對成熟,讓李想能騰出更多精力用于代表公司未來的AI領域。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 馬東輝
2025年6月,理想汽車宣布組織架構重大調整,正式成立“空間機器人”與“穿戴機器人”兩大事業部,納入高級副總裁范皓宇分管的產品體系,標志著其人工智能戰略升級。
2025年7月,理想汽車又宣布成立“算力資源部”,進一步強化其在智能駕駛和整車智能化領域的技術布局。
在“增程”和“產品定義能力”名片不太給力之后,理想汽車正在努力將“AI”打造成為自己的新名片。
為何選擇AI?
從理想汽車近年來的操作不難看出,隨著AI技術和汽車智能化的發展,不論是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還是汽車企業日常的運營中,AI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與此同時,在整個社會輿論場,AI也幾乎與先進、科技等標簽相掛鉤。
2024年,小鵬汽車就將該公司最新推出的車型P7+冠上了“全球首款AI汽車”的稱號。
2025年7月,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今的汽車在動力、在車身緯度的變化已經變慢,但在軟件、AI緯度的變化正在加快。據他預計,未來十年,AI汽車的變化可能像過去十年的新能源汽車一樣夸張。
同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活動發言時表示,AI已成為智能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不僅重塑產品定義與產業生態,更推動全球汽車競爭進入“AI驅動”的新階段。
顯然,AI相關技術和應用是智能汽車下一個競爭主陣地,已成為行業共識。理想汽車也希望搶占“AI時代”的風口。越早轉向AI,所需邁過的門檻越低。
隨著越來越多AI技術成果在市場的落地,理想汽車的“護城河”也正在逐漸從“產品端”走向“科技端”。
2024年,理想汽車將E2E-VLM技術正式落地,讓該公司旗下車型在智能駕駛功能的用戶體驗方面有了質的飛躍,躋身中國智駕第一梯隊。
吃到了AI帶來的“紅利”,理想汽車對于相關技術方向顯然會更加堅定。
VLM對于智能駕駛的提升已經如此明顯,搭載VLA技術的i8在智能駕駛方面的表現顯然也值得我們期待。換句話說,雖然i8在外觀內飾設計方面可能會有爭議,在智能化、科技化體驗方面仍然值得期待。
2025年,理想汽車手里的子彈不止i8,定位更低的i6也將在下半年正式上市。如今,在增程系列定位相似的L6,是理想汽車的銷量擔當。i6未來的市場機會,顯然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結語
雖然在內外飾設計方面與銷量未達預期的MEGA相仿,但不可否認理想i8的設計有著極高的辨識度。
僅從外形方面,您就可以想象理想i8內部的大空間。空間、舒適度,再加上英偉達Thor芯片、VLA大模型加持的智能駕駛,讓這款產品依然有機會做出影響力。
即便沒有達到預期,也不影響理想汽車穩固的基盤。在市場競爭壓力巨大的2025年,他們的銷量依舊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與此同時,這家頭部造車新勢力的凈利潤持續為正向,并保持著20%左右的毛利率。
i8只是理想汽車AI技術對外展示的一個產品。理想的競爭力并非建立在一款產品上,而是建立在以AI為核心的科技能力上。
從行業整體的反饋來看,AI的機會早已被所有人都看到。然而,只有少數人能找到正確使用相關技術的方向,更只有少數人能像理想汽車這般快速轉身,集中炮火。
能否從AI戰場殺出來,將左右理想汽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走向。顯然,他們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