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福特品牌制造越野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從與威利斯MB齊名的福特GPW,到傳承Tough精神的翼虎、翼搏 、銳界、探險者、撼路者等組成的龐大SUV家族,本文,我們就來聊聊福特的SUV發展史。
福特汽車公司成立于1903年,由亨利·福特和11個股東用最初的2.8萬美元共同創立。1908年,亨利·福特在試造了幾個車型后,終于推出了改變世界的T型車。
1913年,福特發明了現代工業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流水裝配線,奠定了大規模生產方式的基礎,亨利·福特也被尊稱為“為世界裝上輪子的人”。
為了滿足戰爭需要,1940年,美國軍方向全美135家汽車制造商發出了研制一款四驅輕型偵察車的標書。很快,福特、威利斯、班塔姆三家公司都提交了符合要求的方案。
然而,只有班塔姆在規定時間內試制出了樣車,不過,班塔姆的制造能力無法支撐盟軍的龐大需求,因此軍方將其設計圖紙交給了另外兩家公司,它們很快推出了福特GP和威利斯MA。
在隨后的軍方測試中,三款車型的表現各有優缺點,而威利斯MA的綜合實力最強。于是,軍方決定將福特GP和班塔姆原型車的優勢設計整合到威利斯MA上,成為威利斯MB。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福特按照軍方指示利用威利斯MB的設計圖紙生產這款四驅車,并重新命名為GPW,其中G代表政府(government),P代表軸距為80英寸,W代表威利斯(Willys)。
二戰期間,威利斯MB的產量達到361339輛,而福特共制造了277896輛GPW。戰后,威利斯繼續為軍方生產經過改進的M38/M38A1,福特則回歸到民用轎車及皮卡車型的生產中。
1951年,福特受軍方委托開始研發新一代輕型越野車M151,經過反復實驗論證后,該車于1959年投產。1960年起,福特M151正式裝備美軍, 直到20世紀80年代被悍馬取代。
在民用車市場,為了與Jeep CJ-5競爭,福特于1966年推出了名為Bronco的緊湊型SUV,該車采用獨立平臺開發,軸距92英寸(2337mm),擁有Wagon、Halfcab及Roadster三種車身形式,動力系統搭載2.6升直列六缸發動機。
上市第一年,福特Bronco取得了23776輛的銷量佳績。不過,隨著1969年雪佛蘭全尺寸SUV Blazer的推出,Bronco在空間、舒適性等方面逐漸失去了競爭力,也讓福特開始考慮推出更大尺寸的SUV。
然而,正當福特著手開發能與雪佛蘭Blazer相抗衡的第二代Bronco時,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爆發打亂了福特的計劃,在全尺寸SUV與燃油經濟性的權衡中,福特選擇了后者,因此暫緩了新車的研發。
1978年,第二代Bronco終于與消費者見面,該車與第六代福特F系列皮卡(1973-1979年)共享了大量部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產成本。
隨著第七代F系列皮卡(1980-1986年)問世,福特Bronco也在1980年推出了第三代。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Bronco車系新增了一款基于福特Ranger皮卡平臺打造的緊湊型SUV Bronco II。
1990年,福特推出了Bronco II的繼任者Explorer(探險者),新車出自福特U1中型SUV平臺,除了三門版,Explorer還推出了五門版,這也讓它成為福特首款五門SUV。
上市第一年,Explorer在美銷量超過14萬輛,第二年更是翻了一倍達到28萬輛。此外,三門版的Explorer還曾以馬自達Navajo的身份銷售。
1997年,福特U1平臺加長軸距后誕生了一款全尺寸五門SUV Expedition(征服者),新車取代了此前三門版的Bronco。一年后,福特高端品牌林肯以Expedition為基礎打造了更豪華的Navigator(領航員)。
1999年,福特品牌最大、最重的SUV車型Excursion問世,該車基于福特F-250 Super Duty加強版皮卡打造,車長接近5.76米,車內可乘坐9人。
2000年,福特收購了路虎品牌,同年,福特推出了與馬自達合作開發的緊湊型跨界SUV Escape(翼虎),其姊妹車型包括水星Mariner、馬自達Tribute。
2003年上市的撼路者是泰國福特基于Ranger皮卡打造的中型SUV, 這一年,巴西福特還開發了小型跨界SUV EcoSport(翼搏)。
2004年,福特全尺寸跨界SUV Freestyle問世,該車出自沃爾沃P2(第一代XC90 )的衍生平臺,用以取代福特金牛座旅行版。
2006年,福特推出了中型跨界SUV Edge(銳界),同平臺車型包括林肯MKX、馬自達CX-9等。2010年起,福特Explorer的定位由中型SUV變為全尺寸跨界SUV。
從Bronco問世到如今龐大家族的建立,一路走來,福特每款SUV在其細分市場都樹立了鮮明個性,定位人群也各有區分,但由福特皮卡開創的Tough精神卻同樣根植其中。(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